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理论前沿 > 理论前沿
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编辑日期:2019/1/17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2019年第1期发表的文章《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这深刻阐明了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大意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正确对待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做好各项工作,最要紧的是要把思想方法搞对头。人类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有效改造世界,而有效改造世界必须以正确认识世界为前提。正如毛泽东同志1941年在《驳第三次“左”倾路线》一文中所指出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人类历史是人类自己造出的。但不认识世界就不能改造世界,‘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一方面,我们的老爷是茫然了。”要正确认识世界,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改造世界,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正如毛泽东同志195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许多皮,还扯不清楚。”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充实头脑,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方法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正是以实践观的确立为基础,实现了哲学革命,从而超越了旧哲学。基于一定价值旨向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如果想要达到自身目的,那么首先要坚持唯物论的原则。唯物论要求我们,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主观主义。可以说,能否坚持实事求是,能否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决定我们的工作特别是领导工作有无主动权和得失成败的关键所在。

  但是,按照辩证法,客观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之中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既然一切客观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之中,依照唯物论的要求,我们应当按照其本来面目来看待客观事物,这就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修正,甚至放弃我们原有和已经变化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对事物旧的看法,这就是解放思想。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把思想解放到实事求是上去,力求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理论和实际相符合。因此,唯物论就是辩证法,辩证法就是唯物论。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不能割裂,割裂了既不是唯物论,也不是辩证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则要求用大气力、下真功夫。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另一方面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

  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没有科学的理论支撑,就不能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不能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就容易陷于盲目性、片面性、被动性。为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