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教研教改
教研教改
教研教改
编辑日期:2014/5/29  作者:SysAdmin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全面贯彻课程新方案,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
课程改革和发展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下简称5号文件)和《<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以下简称9号文件)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形成了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在院党委的直接领导和深切关怀下,我院“思政课”教师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试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改革和创新,努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今也已收到了一些明显的实际效果。现将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一、我院“思政”课新课程设置的具体方案
2006年3月28日,我院党委研究通过了《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实施工作的意见》,结合我院“思政”课教育教学实际,从指导思想、组织与领导、新课程设置方案、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相关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实施意见,标示着我院“思政”课建设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全面开展。其中,关于从2006级学生开始实施的新课程设置方案如下:

  (一)新课程的设置:

3门必修课: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54学时。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学分,72学时。
3.《形势与政策》,1学分,80学时。
另外,开设“大学生心理与健康”(36学时)、“行政管理学”(36学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36学时)、“美育”(36学时)等公共选修课。

  (二)具体时间安排:

1.第一学年: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周课时2节,共约56学时,分别安排在第一、第二学期完成。
2.第二学年: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周课时2节,共约72学时,分别安排在第三、第四学期完成。
3.“形势与政策”课开设五个学期,每学期16学时,包括专题教学8学时、社会实践4学时、专题研讨或课堂讨论及教师辅导学生写论文和调查报告等4学时。实行学年考核制度,每学年考核一次,按各学年考核的平均成绩,最后一学期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
如下表所示:

 

课程名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合计
(学时)

 

第一学期
(学时)

第二学期
(学时)

第三学期
(学时)

第四学期
(学时)

第五学期
(学时)

1

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22

34

 

 

 

56

2

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概论

 

 

36

36

 

72

3

形势与政策

16

16

16

16

16

80

正常课时合计(学时)

38

50

52

52

16

208

  二、全面贯彻新课程,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和发展
以中央一系列关于“思政”课程建设文件的下发为标志,高校“思政”课程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目前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全面贯彻新课程和推进“思政”课程建设。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拟定了以下基本思路:

  1.院党委重视到位,为新课程的全面贯彻和“思政”课程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思政”课建设要能够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教学改革要取得明显的实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要被全校师生的普遍认可,固然与“思政”课教师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起决定性的因素则是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一直以来,我院党委就重视“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将“思政”课建设作为学院思想政治建设乃至学院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3月,为进一步加强对“思政”课的领导,确保新课程的全面贯彻,学院在原有的两个政治理论教研室的基础上设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直属学院党委领导,具体负责学院“思政”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且成立以学院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党委成员为副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了学院党委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
党委重视到位,是我院全面贯彻新课程和推进课程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思政”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学校各个管理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在党委的直接领导和统筹安排下,我院各级党政部门对“思政”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已经趋于统一,“思政”课建设得到了学校各部门的有力支持,形成了一股推动“思政”课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合力。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思政”课孤军作战、孤芳自赏、唱独角戏的隐患。

  2.加大“思政”课程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开设。
《实施方案》和广东省《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要求,新课程开设前,所有专任教师必须参加省级培训(备课会)。实行教师全员培训登记制度,未能获得培训(备课)证书者,原则上不得从事“05方案”中规定课程的教学活动。因此,我们也做好充分计划,抓紧组织好对所有任课教师的培训,以确保新旧方案的顺利过渡。
(1)国家“思政”课教学大纲出台以后,我们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进行了专题学习。
(2)选派骨干教师或专任教师参加省举办的各种层次的“思政”课培训班。如2005年8月14—21日在湖北省神农架举办的“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主要也是对“05方案”新课程精神的培训,我们选派了两名骨干教师参加;2006年3月23日和5月13—14日在广州市广轩大厦召开的“广东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研讨会”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研讨会”等,既可算是关于“思政”课有关课程教学的研讨培训,又是部署今年新课程教育教学的工作会议,我们均选派了若干骨干教师参加。
(3)组织任课教师参加省举办的各种新课程备课会,以更好的掌握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熟悉教材,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如2006年7月28—31日在广州市广轩大厦召开的“全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备课会”,我们就组织全体专任教师共11人参加,实行了一次全员培训,让所有任课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管理等具体问题上接受了一次系统的培训和集体备课;而8月28—29日在广州市广轩大厦召开的“全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备课会”,我们也选派了骨干教师参加。 这样,通过组织教师专题学习、参加培训班和备课会等形式,我们完成了所有任课教师的岗前培训,为新课程的顺利开设做好了充分准备。

  3.以学科建设为依托,通过科研和学科建设促进“思政”课程发展。
把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来促进“思政”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这是我们近一年来抓“思政”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当然,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我们在学科建设方面绝没有那些普通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的优势,还不可能在学位点和学科体系建设等方面深化发展。但是要上好“思政”课,还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的关系。并且,我们认为,只有从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高度透视学生普遍关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学生思想深层次的问题;也只有以学科建设为依托,来抓教学和科研,才可能从总体上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为“思政”课教师今后发展提供一种可持续性的自我发展能力。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一个单纯的教学单位,而应是一个有较强学科发展实力、有较好发展潜力的教学单位;“思政”课教师也不仅仅只是围绕教学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型教师,而应是可同时承担着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三重任务的基础教学型教师。
这样,通过学科建设和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努力形成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之间的互动、互促、互补、互渗,我们的教师队伍素质和“思政”课程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课程建设正在呈现出一种良性发展趋向。如,今年我们教学部承担的一个省级课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最优化的研究与实践》,就是以新课程设置为基础,明确各位教师的学科方向和课程建设目标,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推进我们“思政”课一到两门精品课程的建设,推出教学名师。

  4.加强教学网站建设, 构建“思政”课程公共资源平台。
“思政”课教师不仅个人应具有较高的教学和研究水平,而且“思政”课程服务部门也应有良好的公共建设平台,应构筑高水平的“思政”课程建设平台。因此,从6月份开始我们就计划要加大“思政”课程公共资源建设的力度,建立一个专门的“思政”课程教学网站,一要设立“思政”课程教学资源中心,构建课程教学平台;二要加强“思政”课程信息沟通,定期不定期整理思想政治理论动态;三要加强“思政”课程教学和科研成果向学生辐射和推广力度,更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主导和整合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