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时事政策
2011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2011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编辑日期:2012/12/7  作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2011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开启之年。今年10月,党中央将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和共同的精神支柱

党中央决定在今年10月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90年、在全国执政62年、领导改革开放33年,推动中国发生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深刻变革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从本国国情出发,依靠自己力量开辟的创新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最重要、最鲜活、最有力的教材。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当前,在青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个人成长进步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激励青年学生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努力学习,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二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源源不断的根本动力。

二、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准确把握2011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各类自然灾害和各种重大挑战,中央科学判断、沉着应对,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目前,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价格调控总体有效,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社会需求基本稳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同时应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仍然突出,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一是既要正确认识取得的成绩,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又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看到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潜在风险,做好应对准备,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二是要准确把握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稳定物价总水平,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三是要全面把握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十大重点任务,即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全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坚持不懈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促进内需平稳较快增长;下大力气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医药卫生、资源环境、财税金融、农村、文化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创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正确认识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把握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深入了解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准确把握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一是面对极端天气事件和严峻的自然灾害,今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保供给、稳物价、管理好通胀预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影响“三农”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下半年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仍呈多发重发态势,防灾减灾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压力较大。三是下半年农业农村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要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扎实推进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全力实现粮食第八个丰收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深化农村改革,多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爱党爱国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今年下半年我们要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一是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开展纪念活动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发扬和光大辛亥革命的精神,鼓舞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勇敢担当历史赋予的责任,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崭新局面,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要广泛进行近现代史的教育,宣传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中奋起、为救亡图存进行的英勇斗争史,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理解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三是要广泛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利用各种形式,充分展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的生机活力,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进一步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四是要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辛亥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辛亥革命”观,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令世界震惊的伟业。

五、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为两岸关系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今年是两岸关系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认清当前两岸关系形势,理解中央对台决策部署,要加深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一是要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两岸应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夯实共同的政治基础,珍惜和平发展来之不易的宝贵成果,继续推进两岸协商谈判,全面开展两岸交流合作,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二是要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把两岸经济长远发展与两岸经济合作有效衔接。两岸应把握机遇,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要大力推动两岸文教交流,增进同胞感情融合。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维系两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精神纽带。在两岸经济合作已经取得长足进展的情况下,应更加有力地推进两岸文教交流合作,共同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增强共有的中华民族认同。推动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归根到底要靠青年,要引导青年学生踊跃地投身到两岸交流合作中来,携手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四是要继续深化两岸各界大交流,保障两岸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共享和平发展成果。要采取积极措施,深化合作,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消除隔阂误解,密切同胞感情,不断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不断壮大支持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力量。五是要继续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维护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六是要借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增进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抓住契机,突出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一、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势头,但复苏进程正积聚诸多风险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日渐复苏阶段,但各主要经济体复苏不平衡。世界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严峻挑战:一是发达国家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恶化,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一大隐患。美国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开始受到怀疑,即使国债上限得以提高,仍只是权宜之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发酵,相关国家在政策调控和刺激经济方面顾此失彼,拖累经济复苏;日本大地震带来的灾害导致经济和贸易状况恶化,也使其债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二是通胀压力逐渐由新兴市场国家向发达国家扩散,不仅对新兴市场国家产生较大通胀压力,也使发达国家由去年对通缩的担忧转为较强的通胀预期,加大了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三是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经济刺激政策逐步到期,虽有助于缓解全球通胀压力,但有可能导致美元走强和资本回流美国等新变化,给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四是西亚北非持续动荡和日本大灾给国际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挥之不去。

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合作与竞争同步发展

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发展中大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利用“二十国集团”和“金砖五国”等多边峰会外交平台,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使得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全球经济均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新兴大国倡导以平等、互利、共赢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在相互借重、协调共进、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都注重维持同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

美国受金融危机和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后遗症的拖累,操控国际事务的难度加大。奥巴马政府继续实施内外“变革”,力求进一步摆脱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反恐战争和金融危机的困扰,新世纪头10年美以反恐、防扩散为重点的对外战略调整渐露端倪,逐步从过度倾注于反恐转向更多投入大国地缘战略角逐,应对崛起大国,同时强调多伙伴合作关系。奥巴马访欧强调美欧同盟关系的重要性,但“大西洋联盟”在双方安全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有所弱化;美介入亚太地区的积极性不减,美日同盟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美俄关系“重启”产生积极效果,但双方在反导和俄加入世贸组织等问题上仍龃龉不断;美国继续按计划实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计划,对西亚北非局势实行有限和有选择的干预政策。

欧洲一体化在艰难中推进,金融和债务危机波澜起伏,军事干预北非政局将欧盟拖入困局,欧盟财政金融一体化进程和共同外交、安全政策面临新的挑战。俄继续大力推进“经济现代化战略”,强化军事实力地位,同时外交上积极调整与西方关系,极力推动独联体地区的一体化建设。日本地震、海啸、核泄露灾害对日本国民心理造成巨大冲击,使本来稍有起色的经济重陷停滞,也打乱了日美经济安全合作计划,但日本仍在努力刺激经济,战略上拉住美国,力保政治经济影响力。

三、国际地区热点和难点问题新老交织,世界安全形势出现新动向

西亚北非局势引发地区大动荡,政治冲突和政权更迭此起彼伏,各种政治势力展开角逐。美欧既要在地区动荡中寻求自保,又要对变革因势利导,法、英、意等欧洲国家挑头军事干预利比亚,强力推行“新干涉主义”,使地区动荡和紧张骤然升级。这次巨变短期内难以平息,中东和平进程面临新的挑战。

日本核泄露灾难引发核能安全领域的反思,可能催生新的国际核能安全机制。各国重新审视核能安全规划,一些国家冻结核电项目。

海权争端热度不减,北极热明显升温,南海争议波澜四起。在我南海地区,越南、菲律宾借助域外大国势力,一度表现得咄咄逼人。与此同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或扬言插手南海问题或直接参与在该地区的军演,给该地区带来了更多的不安定因素和不确定性,使得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美、俄、加等北极周边五国正协商解决北极争端,试图达成排他的共同开发北极协议,并纷纷开始展示其在北极的军事存在。

网络安全问题愈加突出,西方抢抓网络空间主导权。美国出台《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将网络空间开辟为外交新战场,推行网络威慑战略,谋求网络空间战略优势。德国、法国、日本、英国等相继推出网络安全战略和建立网络空间军事力量计划。慕尼黑安全会议和八国峰会均首次将网络安全问题列入会议日程。

近段时间以来,六方会谈有关各方就朝核问题以及六方会谈的重启问题加强了对话,其重启进程备受外界关注。伊朗核问题仍陷僵局,推动重回对话渠道举步维艰。美俄新核裁军条约生效,核裁军取得新进展。联合国新的气候变化谈判启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减排和资金技术转让等问题矛盾依然尖锐。

四、我国着眼于“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战略竞争,积极营造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

今年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启之年,中国外交抓住机遇,稳妥应对各种挑战,大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推进与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友好合作。一是开创了大国外交新局面。中美关系进入双方共建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新阶段,先后成功举行第二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和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两军关系全面恢复,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保持协调。中俄加大了相互政治支持,不断推进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等能源领域大项目合作,全面扩大经贸、投资、高技术、金融、地方、人文等领域互利合作,并加强了在国际和地区事务及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等重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充实,寻求战略共识、拓展务实合作成为今年以来中欧关系的基调,双方还特别强调抓住中国“十二五”规划和“欧洲2020战略”的契合点,扎实搞好互利共赢。二是积极推进周边外交、多边外交。日本震灾为中日关系改善提供机遇,中方在道义和物质上给予日本大力支援。中日韩一致同意推进三国面向未来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在灾害管理与核安全、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为契机,我国强化了对东盟地区工作。针对南海问题,与东盟各国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指导方针达成一致,但由于南海声索国的争夺力度加大以及域外大国尤其是美国介入,南海区域安全问题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积极拓展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发展中新兴大国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我国继续积极参与并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维护自身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我国充分利用多边外交机制,在推动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